隨著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的質量和身體健康,以及各種減肥族、跑步族、健身族的出現,很多年輕人也開始吃保健品了。為了迎合這個越來越年輕化的市場,保健品行業(yè)也不斷推陳出新,新品涌現。
從營養(yǎng)角度來看,攝入保健品有兩個基本目標:一個是使健康人更健康;一個是改善亞健康人群的健康。從服用目的來看,吃保健品的年輕人大致可以分為兩類:一部分年輕人為了保持體形,去服用保健品;另一部分年輕人是因為身體出現亞健康問題,就寄希望于服用保健品來改善自己的健康狀況。
保健品品類日趨多樣
王佳是一個吃保健品的健身族,運動主要是為了減肥。在運動的同時,她會吃一些減肥類保健品,比如每天晚上會吃一些代餐的低卡纖維粉;餐前會吃一種抑制淀粉吸收的片劑;平時會喝一些黑茶類的消脂飲品等。
除了王佳這些健身族和減肥族,還有很多注重保養(yǎng)的人也會補充一些維生素類、礦物質類的保健品。“我吃保健品是受在國外的大學同學影響,不管是在美國的,還是在澳洲的,她們都經常吃一些保健品,回國時也會給我們帶?!鄙钌虾苤v究的竇女士介紹說。“在我周邊的同事中,有吃抗氧化類產品的,以防止衰老;有吃排毒類的,以解決便秘問題。當然,吃得最多的還是減肥類的,比如各種代餐粉,奶昔、營養(yǎng)棒。”竇女士說,在安全的前提下,很多年輕人并不排斥服用保健品。
依據2017年淘寶網和天貓商城保健食品、膳食營養(yǎng)補充食品熱銷指數的統(tǒng)計也顯示,運動營養(yǎng)和女性健康類保健品已經成為當今網購的熱門品類,其中乳清蛋白銷售量最高,其次是減肥類的左旋肉堿和風靡于女性的膠原蛋白產品,氨糖軟骨素產品、蛋白粉產品緊隨其后。
消費群體年輕化
目前,國人已經從吃得飽、滿足基本生理需要,向均衡營養(yǎng)攝入,以利于身體健康的方式改變;從有病治病到無病預防、提高健康質量轉變,尤其是年輕中產消費者的需求,迫切又多元。大家不再認為保健品只是老年人吃的,營養(yǎng)品消費群體正呈現年輕化趨勢。
年輕消費群體的營養(yǎng)品與傳統(tǒng)的保健品有很大區(qū)別。據漢德森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CEO李延亮介紹,年輕人“在乎健康,也在乎好吃、好玩、好用”,對口味、包裝的便利性要求遠甚于年長消費群體。商家需要在原材料、加工技術、口感、包裝等多維角度力爭做到行業(yè)最高標準,才能符合這些人的需求。
“在我看來,國內的營養(yǎng)品市場依然是一片藍海。我們可以看到,在美國、日本等保健品成熟市場,產品的細分化做得非常好,針對老年人和年輕人,會有一個區(qū)分,這也將是國內保健品行業(yè)發(fā)展的方向。”李延亮說。
對保健品要有清晰認知
從醫(yī)學的角度講,現在年輕人熱衷于吃保健品,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己對身體的不自信,也就是健康焦慮,怕生病。一旦出現問題,就希望用短平快、簡單的方式來解決,而不是用科學的生活方式,比如三餐定時吃、定時睡覺來解決。實際上,這種科學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礎和前提。
關于保健品消費人群的情況,不同的人群對保健品的選擇源于他的目標。一類人屬于急于求成型,比如減肥,希望通過一種簡單快速的方式來實現。最好連動都不用動,那么他就會到網上去搜索相關產品。比如“一周減5斤”“不餓也減肥”等,此時,各種代餐粉就是他的關注目標。代餐粉的種類很多,基本原理都是在不太餓的基礎上,限制能量攝入,利用能量差來減重。這種方式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。
第二類人,是把保健品作為一種輔助產品,比如在健身時,為了長肌肉,適當地服用一些乳清蛋白和維生素等,避免因為飲食不平衡而造成部分營養(yǎng)素的缺乏。
還有一類是想通過保健品來防病,比如,抗氧化、提高免疫力、抗疲勞、助睡眠等。市場上為迎合人們的需求,也經常出現一些“抗病神品”,但這些產品本身的效果會大打折扣,因為它本身是給健康人吃的,抗氧化作用有多大?是否能達到預期目標?均缺乏數據支持。
需要提醒大家的是,不論哪類人,要對吃保健品的目的有一個清晰的認知:只是健康生活方式的輔助,而不能完全依賴于它。另外,如果買保健品,一定要買帶“藍帽子”標識,經過國家批準的正規(guī)保健品。否則,可能會有安全隱患。
文章來源:中國食品報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