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權健公司被立案偵查,保健品市場亂象再一次引發(fā)全民關注。保健品帝國是怎樣煉成的,保健品陷阱為何猛于虎,廣大消費者如何擦亮眼睛謹防上當受騙,保健品亂象究竟誰來管又怎樣才能管好?本報今起推出“保健品坑人亂象”系列評論,與您一起探討。
如今,健康消費已經成為國人的重點消費領域,但健康保健市場遠未走向成熟。保健品行業(yè)經歷了30多年來的野蠻生長后,快速締造起龐大的金錢帝國。但隨著人們的健康理念日漸清晰、生活經驗日漸豐富,對保健品的質疑和聲討也日甚一日。
百億保健帝國權健的神話剛被踢破,央視近日又曝光一家名叫“然健環(huán)球”的公司,號稱擁有一款原產地美國、能包治百病、有神奇療效的保健“洋果汁”,卻讓眾多做著“躺贏夢”的消費者家庭痛苦不已。而據北京晚報記者上周的調查,在北京許多居民小區(qū)的周邊,同樣云集不少保健品店,吸氫兩小時可以抗腫瘤的虛假宣傳,寫著中科院院士研制的防癌、改善心血管、防衰老的產品竟是無資質的三無產品;已經被戳穿的酸堿理療騙局仍在上演……
一般來講,保健品多半是在老齡市場和病急亂投醫(yī)的患者身上牟取暴利的。他們不擇手段,打著藥品和食品的擦邊球,罔顧國家法律法規(guī),抓住消費者的心理,推出某款產品后,無論拿沒拿得到國家批準文號,都不斷打出兩張“王牌”:線上大量的廣告宣傳和線下的非法傳銷。
低成本、高數量、大面積的廣告投放,外加自帶光環(huán)的代言人,誘導不少消費者找到了自己的“消費依據”。遙想當年紅極一時的中華鱉精,廣告鋪天蓋地,號稱從中華鱉身上提取了大量營養(yǎng)物質,配合傳統(tǒng)中草藥,能夠益智健腦、補腎強身。后經曝光,所謂鱉精基本上是糖精合成。中華鱉精早已銷聲匿跡,但它堪稱所有類似保健品的前身,類似的廣告術至今大行其道,甚至花樣各色翻新,轟炸著人們頭腦中的理性消費底線??梢?,利用消費者的信息不對稱和海量廣告來給消費者植入“此品有神效”的意識,是無良企業(yè)慣用的騙人手段。
線下的銷售騙術,同樣令人防不勝防。他們使出免費體檢、白送東西、情感籠絡、權威鎮(zhèn)場、科學實驗、群體效應、危機恐嚇等等花招,忽悠消費者就范。針對患者群體,開起所謂專科診所,掛上專業(yè)的幌子,行圖財害命之實。因為保健品模糊不清的功效及評價標準,加上某些鑒定機構利欲熏心的加持,消費者就算是事后維權,對于整個金錢帝國的影響也寥寥無幾。
保健品帝國的擴張史,就是消費者被蒙騙、被劫掠的血淚史。從聲名鵲起到惡名遠揚,保健品帝國的構建,最令公眾無法容忍的,就是他們始終以騙術為支撐。只有把這個由騙術構建的體系徹底曝光,消費者才會不再上當,保健品帝國才能更徹底地倒掉,并且再無復起之日。
令人安慰的是,隨著權健公司被立案調查,其實際控制人束某某等18人被依法刑事拘留,用騙術構建的保健品帝國,正在一個個真相被曝出、一批批消費者覺醒的過程中土崩瓦解。
萬箭齊發(fā)之余,還必須關注的是,中國的保健品行業(yè),需要徹底的撥亂反正,正本清源,擠盡毒血,割盡爛瘡,才會有整個行業(yè)的重新起步和健康發(fā)展。
文章來源:北京晚報,作者侯江